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 1999年第4期
编号:10283058
’99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纪要
http://www.100md.com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1999年第4期
     作者:杨强

    单位:

    关键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990430 由《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和湖北省声学会医用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的’99全国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学术会议,于1999年8月26日至30日在昆明举行。会议共收到论文225篇,大会宣读100篇,书面交流125篇。于会代表145人,来自包括新疆和海南等25个省、市、自治区。代表中除耳鼻咽喉科医师外,还有从事听力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生理学专家以及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人员等,其中副高级职称以上者104人。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本刊名誉主编王直中教授莅临大会指导并致开幕词 ,昆明医学院郭永章副院长亦光临开幕式并致热情的欢迎词。会议交流和热烈讨论的内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近年在听力学及嗓音言语医学专业领域的新进展。

    在噪声听损伤的病理机制及防治的实验研究方面,如对爆震听损伤的白化豚鼠和杂色豚鼠的ABR阀值及组织学观察,发现耳蜗内有色素颗粒的杂色豚鼠较白化豚鼠的听损伤为轻,推论可能为色素颗粒参与调节内淋巴液中离子浓度的平衡及氧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记录噪声损伤豚鼠单个外毛细胞钾离子外向电流及静息电位,并观察外毛细胞形态,结果显示一次性较长时间的白噪声刺激,即可削弱K+外流并引起细胞形态的损伤。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结合图像分析和脑干电反应测听,研究冲击波对豚鼠耳蜗毛细胞心纳素免疫反应(ANP-IR)的影响及与听阀阀移相关性,结果提示IHC和OHC中ANP-IR的变化可能是冲击波对其损伤机制的不同表现。应用NADPH-d的酶组织化学及免疫组化技术,结合ABR检测,探讨ATP对噪声听损伤豚鼠耳蜗NOS及诱生型——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的影响,结果提示ATP可能通过抑制NOS及INOS活性异常增高限制了由二者介导的NO的生成,从而降低NO的神经毒及细胞毒作用。采用外淋巴灌流利福地平,从园窗龛记录短声及短纯音诱发出CAP及CM的方法,观察白噪声损伤的豚鼠的耳蜗功能,研究结果提示利福地平能部分拮抗白噪声引起的听力损失。
, 百拇医药
    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损害一直是受到关注的问题,但其毒性机理还不清楚。有研究选用自由基捕捉剂DMPO将注射庆大霉素的豚鼠耳蜗组织产生的羟基自由基捕捉后,用电子顺磁共振法(EPR)检测,结果发现注射庆大霉素后的豚鼠耳蜗组织较正常对照组自由基信号明显增强,充分证明自由基损害与庆大霉素耳毒性有关。再用豚鼠肝组织匀浆与庆大霉素孵育,使其经酶转化后产生庆大霉素代谢产物的毒性物质,将分离的豚鼠耳蜗OHC置于含此种毒性物质及加有水杨酸钠等不同成分的Hank液中短期培养,计算其细胞总数及存活细胞数,结果发现水杨酸钠有抑制庆大霉素代谢产物毒性的作用,推测可能因其清除了损伤过程中产生的自由基。进一步研究其保护庆大霉素耳毒性的作用机制,在观察用药前后听阀及耳蜗的形态学变化的同时,测定耳蜗和肾皮质组织中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和铁离子含量,并检测前列腺素(PGI2)的代谢产物6-Keto-PGFa,观察水杨酸钠对耳蜗前列腺素的影响。结果显示注射庆大霉素同时注射水杨酸钠可减少阀移,水杨酸钠可减轻庆大霉素对毛细胞的损伤,水杨酸钠对肾毒性有保护作用,但对血清庆大霉素浓度无影响,自由基和铁离子在庆大霉素耳毒机制中有重要作用,水杨酸钠可抑制庆大霉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并增强机体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也有研究和采用荧光探针Fluo-3标记,MRC-1024激光共聚焦成像系统监测豚鼠离体耳蜗OHC在催产素及丁胺卡那霉素作用下,细胞内游离钙和单个OHC形态和运动能力的变化,结果提示催产素可能通过提高OHC内钙离子浓度,改善其运动能力来拮抗氨基甙类抗生素的耳毒性作用。
, 百拇医药
    用免疫组化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观察卡那霉素耳中毒及自身免疫性内耳病动物模型的耳蜗中热休克蛋白70表达情况的研究,提示热休克蛋白70在耳毒性药物所致听觉损害中有一定作用,在实验性自身免疫内耳病的发病过程的不同阶段可能有不同作用。

    采用园窗慢性电极记录豚鼠耳蜗神经电活动,通过FFT转换获得其平均功率谱(ASECA),并观察其在正常及不同情况下的变化,结果表明ASECA-1 kHz为ASECA的正常特征,且36dB为ASECA-1 kHz幅值的正常低限值。再采用不同刺激声在同侧及对侧刺激条件下观察清醒豚鼠ASECA-1 kHz的变化及其所代表的相关神经放电活动,结果揭示豚鼠ASECA-1 kHz起源于耳蜗基底周高频声响应的有限投射区域(12.5~25 kHz),且代表耳蜗基底周区域内听神经纤维的同步自发放电活动。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期注射一定剂量的水杨酸盐来诱发建立有效的耳鸣动物模型,以耳蜗神经流动的ASECA分析技术获取该模型的电生理学改变,通过CAP阀值评估听敏度的变化,结果发现这种模型的ASECA-1 kHz变化特征(ASECA-1 kHz上升,渐进性发展,停药后可逆性,频率选择性,以及模拟噪声刺激的强度大小)非常吻合临床上长期服用水杨酸盐的患者所诱发的耳鸣症状(服用一定时程后出现高音调噪声性耳鸣且呈渐进性,停药后耳鸣可消失),因此认为这样建立的耳鸣动物模型是非常有效的,在这种模型中检测到的ASECA指征变化值极可能为耳鸣的表现特征。这是国内关于耳鸣电生理研究的一个开端。
, 百拇医药
    新生儿的听力筛查对早期发现听力损害并进行干预有重大意义,因此对之继续进行探讨,除了应用ABR和行为测听方法的研究外,进一步用耳声发射检测进行了一千多例新生儿大样本的筛查,并用ABR和40 Hz相关电位技术确诊,发现TEOAE筛查出听损伤总发病率为9.25‰,其中高危婴儿为19.38‰,普通婴儿为7.43‰,而筛查的检出率随新生儿的日龄增长而增高,在围产期新生儿,DPOAE较TEOAE筛查的通过率低,但在出生后6周则两者无显著差异。

    对耳声发射的临床应用,也有新的研究成果,如用TEOAE频域分析方法探讨其临床意义,结果发现噪声暴露后频带信噪比及重复性降低,FFT反应的主频出现移动变化;梅尼埃病耳甘油摄入后频带信噪比重复性增高;中耳病变的频带重复性与信噪比随纯音听域提高而降低;对侧抑制后,1 kHz及2 kHz的频带信噪比和重复性要降低。因此,认为TEOAE测试的频域分析是一种敏感参数,且有一定的频率特性,有助于对外毛细胞损害情况的进一步了解。

    对老年期耳聋除流行病变调查外,亦作了听功能老化特点分析,结果认为除耳蜗末稍外,听觉高级中枢功能亦有退变。
, http://www.100md.com
    在听觉补偿方面,有不少论文涉及到助听器选配技术,特别是语前聋患者的听力检测、助听器选配、人工耳蜗植入的技术及听觉和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康复探讨,都取得可喜的进度。

    有报告成功地制作了三个半规管机械性阻塞的动物模型,经组织学观察证实,而Cortis器和壶腹嵴正常。并作了ENG动态观察,表明三个半规管阻塞能选择性地消除半规管功能,而前庭中枢代偿机制存在。因此认为三个半规管阻塞术可望成为难治性外周性眩晕的安全有效而又相对容易的治疗方法。

    关于发声训练和言语矫治方面,除涉及聋儿语训问题和功能性嗓音疾病的发声矫治的探讨外,也提出了声带异常绝大多数属功能性障碍,不需行手术治疗而应实施发声训练矫治的观点。

    声带麻痹时的声带位问题,仍已争论了一百多年,仍无最后结论,为此,对12例(24侧)单侧声带麻痹病人作肌电图检测,结果获得8种肌电位在内收肌和外展肌交叉出现,因此可出现各种声带位,真正的正中位、旁中位或中间位实际上是很少出现的。
, 百拇医药
    嗓音功能的客观检测是近代国内开展较广泛的项目,本次会议涉及这方面的论文甚多。如用嗓音功能分析仪和可视音调仪作发声空气动力学检测,结果认为除最长声时外,发声气容量与肺活量比率也可作为衡量嗓音功能的临床指标。有用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结合喉镜和频闪喉镜对正常人和喉部病变进行定量分析研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还有用计算机检测嗓音声学参数和电声门图的不同应用方法的临床研究,均为今后嗓音功能的客观检测提供了一些新方法和有意义的参考资料。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到会编委及全体代表参加的编委扩大会,就今后如何进一步办好本刊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许多代表提出了不少热情中肯的意见。代表们认为我国目前唯的一种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从创刊以来质量在不断提高,在普及与提高并重的办刊宗旨指导下,能够很好地体现我国本专业领域中的现代进展与水平,为促进我国本专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但在普及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使其能更好地面向基层,为能提高基层及青年医师的本专业水平发挥更大的作用。建议开辟诸如本专业基础知识讲座;对一些特定问题组织专家笔谈;我怎样做;曾从事本专业工作的老一辈专家介绍的“人物志”;国外本专业发展及期刊介绍等等栏目。这些意见给编辑部很大启发,也是对编辑部的极大鞭策和鼓舞。

    最后会议在祥和与热烈的气氛中胜利闭幕。, 百拇医药